弘一 书法对联 镜片 137×28(厘米)×2
款识:明石屋晎山居诗句;丁丑岁首;烟水庵主慧鉴;沙门一音 印鉴:弘一(硃)
弘一法师,俗名李叔同 (1880--1942年),清光绪六年阴历九月二十生。又名李岸、李良,谱名文涛,幼名成蹊,学名广侯,字息霜,别号漱筒;祖籍浙江平湖,生于天津。道光甲辰(1884)进士。从日本留学归国后,担任过教师、编辑,后剃度为僧,法名演音,号弘一,晚号晚清老人。 李叔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,卓越的艺术家、教育家、思想家、革新家,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,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高僧,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;他是“二十文章惊海内”的大师,集诗、词、书画、篆刻、音乐、戏剧、文学于一身,在多个领域,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;他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,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,同时,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,是中国油画、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。卓越的艺术造诣,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、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。 李叔同苦心向佛,过午不食,精研律学,弘扬佛法,普渡众生出苦海,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。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又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。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:“无尽奇珍供世眼,一轮圆月耀天心。”他皈依自心,超然尘外,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。 抗日战争爆发后,李叔同多次提出“念佛不忘救国、救国必须念佛”的口号。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。他出家前的书法作品脱胎魏碑,笔势开张,逸宕灵动。书体秀丽、挺健而潇洒;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、淡冶,自成一体,冲淡朴野,温婉清拔。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。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,“朴拙圆满,浑若天成”。鲁迅、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。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以前;其后多作书法。由于战乱,作品大多散失,存世极少。 该书法对联写于1937年,为李叔同晚年作品。章法愈加谨严、明净、平易、安详。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、雄健过后的文静、老成之后的稚朴。作品上款、下款、年款、人款、钤印俱全,原装旧裱,传承有序,保存尚佳,非常珍贵。
注:附证书,保真。 |